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环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的变化(二)
> 不同温度和压力对AOT稳定CO2乳液的界面张力影响(三)
> 各种测量ILs汽化焓对比:表面张力法、热重法、简单相加法、 基团贡献法……(二)
> 丝素蛋白作为表面活性剂实现纳米级设备的水基加工
> 临界表面张力、喷雾距离等对成熟期烟草农药雾滴附着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与讨论、结论
> 双季铵基邻苯二甲酸酯基表面活性剂SHZ16和SHZ14表面张力等性能对比(一)
> 不同水油黏度比条件下乳化对3种稠油复合体系的影响(二)
> 粉末涂料的涂装成膜时,与表面张力有何关系?
> 啤酒表面张力与泡沫持久性关系的研究
> 无机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及对油滴铺展的影响规律
推荐新闻Info
弯曲界面产生的额外附加压力,在力学分析上应该和哪个力平衡?
来源:知乎 阿黄sweetgirl 浏览 1811 次 发布时间:2021-10-28
弯曲界面产生的额外附加压力,在力学分析上应该和哪个力平衡?
高等渗流力学中,毛管力的本质应该是弯曲界面产生的额外附加压力。这个额外附加压力的本质是什么?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
在毛细管插在水中,水面上升至平衡后,受力分析。可以说毛管力和水平面上毛细管内液柱重力平衡。那这时候,毛管力的受力物体是该液柱,那施力物体呢?难道说是“弯曲液面”本身?
也看过力学分析,对表面张力进行分解,有用杨氏方程的,但是还是总觉得有不明确的地方。希望好心人能够详细解答。
虽然用大篇幅介绍了表面物理化学里面的概念,然而对题主重要的问题却是错误的解答。
错误是,表面张力的施力物体怎么可能是大气呢?表面张力的性质只和液滴本身和内部的分子作用力有关。设想一个场景,逐步减少空气中的气体含量,在液体沸腾之前,其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液体表面张力和气体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即使液滴在微重力的真空下挥发,也是以球形挥发。液滴的球形就是表面张力存在的标志,所以真空下的液滴依然存在表面张力。与空气无关。
我的回答是,小液滴保持球形,其表面张力的施力物体是体相中的分子,受力物体是处于液滴表面的分子。液体表面的分子收到液体内部的分子的引力得不到平衡,就体现为表面张力。所以体相中的分子才是施力物体,而表面的分子时受力物体,其作用效果是表面上发生的液滴收缩呈球形的力学现象。
可以想象,这种不平衡会导致表面层的液滴向体相收缩。那么液滴为什么不能持续收缩呢?这个力怎么达到平衡呢?原因当然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当表面张力使表面层的分子收缩时,收缩到一定程度时与分子斥力达到平衡。总体系达到能量最低状态,即液滴保持球形,或者界面表面积最小的状态。
对于毛细管中的液体上升的现象,其施力物体是固体表面的分子,受力物体是固液气界面处的液体分子。对于毛细管液面下降的现象,其施力物体是液体界面的液体分子。
具体分析如下:
本讨论涉及到三相界面的力学相互作用。使用杨氏方程固然可以很好地解释界面现象,但是要想分析所谓的施力和受力物体,还是要从分子相互作用开始分析。如下图左图所示,假设加入毛细管后,其平面仍为平的,我们可以分析气固液界面处的水分子来分析液面的行为。
自由界面处的水分子只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如a处所示。而对于b处界面分子。其左侧的分子被固体分子替代,这个替代产生了固液分子作用力(F1)与液液分子作用(F2)的差别,这个差别使液面运动。
比如,当固体对液体分子吸引力较大时,即所谓的亲水界面,也是表面能高的界面,F1会大于F2, 所以液面会上升,直到与重力平衡。即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现象。同时侧面的作用力差别也会使液面更靠近固体。所以此时的施力物体是固体界面分子。作用效果是液面上升。
毛细管上升原理
那么对于液液分子作用(F2)大于固液分子作用(F1)的情形呢?比如把毛细管插入到汞液体中,界面就会下降。这个作用就是垂直方向上的F1小于F2引起的,同时侧面的作用力差别使液面远离固体。如下图所示。所以此时的施力物体是液体界面分子。作用效果是液面下降。
毛细管下降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