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讨论、结论
>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摘要、前言
> 嗜热链球菌发酵乳对全蛋液起泡性、pH、黏度、表面张力的影响(三)
> 嗜热链球菌发酵乳对全蛋液起泡性、pH、黏度、表面张力的影响(二)
> 嗜热链球菌发酵乳对全蛋液起泡性、pH、黏度、表面张力的影响(一)
> 不动杆菌菌株XH-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性质、成分研究(三)
> 不动杆菌菌株XH-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性质、成分研究(二)
> 不动杆菌菌株XH-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性质、成分研究(一)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浏览 37 次 发布时间:2024-12-25
2结果与分析
2.1解烃菌BD-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
通过驱油试验、表面张力和乳化指数的测定对菌株BD-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研究菌株比较,结果见表1。菌株BD-2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形成直径约为9.0 cm的排油圈,可以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68.30 mN/m降到26.80 mN/m,乳化能力可达92.80%,与已发表的Shewanella sp.YY-1和Bacillus cereus GX7相比,菌株BD-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降低液面张力能力和乳化活性。
表1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对比
2.2发酵时间对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由图1可见,在对数生长期,菌株BD-2的菌落数迅速增加,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量也随之显著增加,有效地降低了液面表面张力(P<0.05)。菌株BD-2进入稳定期后,其菌落数、生物表面活性剂量和发酵液表面张力均趋于稳定,且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24 h时菌株BD-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量达到最高(1.64 g/L),发酵液表面张力降到最低(28.1 mN/m),而48 h菌株BD-2的菌落数达到最多,为1.1×108CFU/mL,此时,生物表面活性剂量略有降低,而发酵液表面张力略微上升,与24 h时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延长,发酵液中养分不足,而微生物仍处于稳定生长期,代谢过程中会消耗生物表面活性剂来维持菌体数量。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D-2在对数生长期开始产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量、表面张力与菌株BD-2的生长相关,菌株BD-2的最适发酵时间为24 h。
2.3培养基的优化
2.3.1碳源的筛选
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由图2可知,不同碳源对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量的影响不同,本实验将原油、矿物油作为一类复杂碳源,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作为简单碳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以简单碳源作为底物时,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的量显著高于复杂碳源(P<0.05),其产表面活性剂量大小依次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原油>矿物油。同时以简单碳源为底物时,菌株BD-2能显著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P<0.05),其发酵液表面张力大小依次为原油>矿物油>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在简单碳源中,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BD-2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量最高,为2.26 g/L,而表面张力最低,为32.7 mN/m。研究结果表明,简单碳源有利于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因此,选择葡萄糖为菌株BD-2的碳源。
2.3.2氮源的筛选
氮源在微生物生长和酶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由图3可得,氮源种类对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以硝酸铵、硝酸钠和氯化铵为氮源时,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的量显著高于尿素和硫酸铵(P<0.05),其产表面活性剂量大小依次为硝酸铵>硝酸钠>氯化铵>硫酸铵>尿素;以硝酸铵、硝酸钠和氯化铵为氮源时,菌株BD-2能显著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P<0.05),表面张力大小依次为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以硝酸铵为氮源时,表面活性剂量最高,为2.40 g/L,而表面张力最低,为29 mN/m。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铵有利于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而硝酸钠和氯化铵效果不明显,因此,选择硝酸铵为菌株BD-2的最适氮源。
2.3.3金属离子的影响
不同Mn2+、Fe2+浓度对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不同。由图4可见,随着Mn2+浓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表面张力先下降后升高。Mn2+浓度0.5~1 g/L,表面活性剂量明显升高,在1 g/L时,表面活性剂量最大,为2 g/L,而表面张力从30.9 mN/m下降到26.2 mN/m。在1%以后,表面活性剂量显著下降(P<0.05),由2g/L下降到1.36 g/L,而表面张力显著上升(P<0.05),由26.2 mN/m上升到39.2 mN/m。结果研究表明,菌株BD-2在Mn2+浓度为1 g/L的表面活性剂量最多,表面张力最小。因此,菌株BD-2的最适Mn2+浓度为1%。
由图5可知,当Fe2+浓度为0.2 g/L时,表面张力最大,可达66.4 mN/m,而表面活性剂量为1.22 g/L,当Fe2+浓度是CK时,表面张力最小,为30.9 mN/m,此时的表面活性剂量为1.27 g/L,而当Fe2+浓度为2 g/L时,表面活性剂量最大,为1.37 g/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56.6 mN/m。分析可得,增加Fe2+后,菌株的表面张力明显增加,表面活性剂量无显著变化(P>0.05),Fe2+对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无促进作用。
2.4环境因素对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对菌株BD-2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发酵实验。如图6(a)所示,pH在5~7之间,生物表面活性剂量明显增加,在pH为7时,表面活性剂量最高,为1.64 g/L,而发酵液表面张力由34.3 N/m下降到28.2 mN/m。pH大于7后生物表面活性剂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活性剂量由2.01 g/L下降到1.57 g/L。pH为7后表面张力显著上升(P<0.05),表面张力由28.2 mN/m升高到31.1 mN/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D-2在pH为7时生物表面活性剂量最多、表面张力最低,因此,菌株BD-2的最适发酵pH为7。
由图6(b)可得,在10~30℃表面活性剂量明显增加,在30℃时表面活性剂量达到最大,为2.18 g/L,表面张力明显降低,从38.2 mN/m降低到23.2 mN/m;而温度超过30℃后表面活性剂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活性剂量由2.18 g/L降低到0.85 g/L。表面张力显著增加(P<0.05),表面张力由23.2 mN/m增加到35.1 mN/m。
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D-2在30℃时表面活性剂量最多,表面张力最低,因此,石油降解菌BD-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
如图6(c)所示,在盐浓度0.5%~1%之间,表面活性剂量明显增加,在1%时,表面活性剂量最大,为2.6 g/L,表面张力明显下降,降低到26.8 mN/m。随着盐浓度继续增加,菌株BD-2表面活性剂量下降到1.5 g/L。盐浓度在3%以后,表面张力显著上升(P<0.05),表面张力由26.8 mN/m升高到53.8 mN/m。研究结果发现,菌株BD-2在盐浓度1%时表面活性剂量最多,表面张力最低。因此,石油降解菌BD-2的最适盐浓度为1%。
2.5环境因素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了石油降解菌BD-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不同pH、温度和NaCl浓度下的稳定性。如图7(a)所示,在pH小于4时,萘浓度显著下降(P<0.05),发酵液的表面张力显著上升(P<0.05)。当pH为4~10时,表面张力和萘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当pH为10~12时,随着pH的增加,发酵液中萘浓度下降,而表面张力此时上升,并且差异都显著(P<0.05)。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耐酸碱能力。
如图7(b)所示,当环境温度低于20℃或大于70℃时,萘浓度均低于21 mg/L,液体表面张力也略微上升,说明低温和高温会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萘的增溶能力,但对液体表面张力影响不大。在20~70℃时,萘浓度和液体表面张力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在20~70℃时具有良好的萘的增溶能力和降低液面张力的作用。
如图7(c)所示,随着NaCl浓度增加,萘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NaCl浓度在8%以内,萘浓度均高于21 mg/L,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萘的增溶稳定;而液体表面张力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NaCl浓度12%以内,液体表面张力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菌株BD-2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在一定盐度范围内,较好地降低液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