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四)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三)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二)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一)
> 一体化生物复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盐岩体积加砂压裂中的应用(三)
> 一体化生物复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盐岩体积加砂压裂中的应用(二)
> 一体化生物复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盐岩体积加砂压裂中的应用(一)
> Wilhelmy吊板法测试温度、铝元素和稀土元素对锌浴表面张力的影响
> 基于表面张力系数等模拟液滴撞击热壁面的动力学行为(二)
> 基于表面张力系数等模拟液滴撞击热壁面的动力学行为(一)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三)
来源:应用化学 浏览 8 次 发布时间:2025-02-25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构表征
2.1.1乳液的形貌
使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硅丙乳液胶束的粒径,结果如图1A所示,可知其粒径分布为单峰,粒径分布较窄,乳液粒径颗粒较小,平均粒径为0.19μm。较窄的粒径分布有利于提高硅丙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较小的胶束粒径可以提高乳液对壁画地仗层的渗透能力。另外,硅丙乳液外观透明,表明粒径较小,有利于乳液成膜,干膜的渗透性较好。图1B为乳液的TEM形貌。可以看出,乳胶颗粒为核壳结构,但不太明显,亮的区域为内核,暗的区域为外壳,核被壳层包围,具有“核-壳”结构的硅丙乳液性能优异,这主要得益于有机聚硅氧烷在提高胶膜耐候性、耐擦洗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胶膜的表面能,使耐沾污性提高。乳胶粒子的形貌接近球形,粒径小且比较均匀,颗粒无团聚现象,说明乳液有较高的稳定性。胶粒的平均粒径为65 nm,这一结果低于激光粒径测试结果,这是因为乳液在水中以胶束形式存在;同时,硅丙乳液中有亲水性单体,其胶粒表面的亲水性基团会与体系中的水形成氢键,在胶粒表面形成水化层,使得激光粒度测试得到的粒径增大。
图1硅丙乳液的粒径分布(A)和TEM图像(B)
2.1.2胶膜的FT-IR分析
图2为硅丙乳液胶膜(曲线a)和硅丙乳液-硫酸钠胶膜(曲线b)的FT-IR谱图。可以看出,胶膜在1680~1620 cm-1范围内未出现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体系聚合反应较彻底。2954和2872 cm-1处为―CH3、—CH2的C—H伸缩振动峰,1730 cm-1处为酯类CO的伸缩振动峰,1452 cm-1处为烷烃—CH3的反对称变形振动峰;1251和1162 cm-1处有C—O—C伸缩振动吸收峰;1070和1031 cm-1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宽峰,这是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峰。837 cm-1为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波数760 cm-1处为Si—C特征峰,表明有机硅存在于聚合物链中。加入硫酸钠后,在1166和621 cm-1处出现了SO的伸缩振动峰,而硅丙乳液1176、1070、1031和996 cm-1的特征峰因为硅丙乳液含量低,被SO峰覆盖,由此说明硫酸钠和乳液之间只是简单的掺杂,并未发生化学反应。
图2硅丙乳液胶膜(a)和硅丙乳液-硫酸钠胶膜(b)的红外光谱
2.1.3胶膜的XRD分析
图3为硅丙乳液胶膜和硅丙乳液-硫酸钠胶膜的XRD图谱。可见,在2θ为10~30(°)范围内出现1个宽化的弥散峰,且在2θ=19.8(°)处峰形最高,说明硅丙乳液属于非晶态(无定形态)结构;另外,在26.4(°)处出现1个尖锐的峰,说明共聚物中有结晶态物质存在。由此可以说明,此乳液共聚物既有结晶态又有非晶态物质存在。硅丙乳液中加入Na2SO4后,除2θ在19.14和26.4(°)处的峰外,还在31.80、33.92、37.90和52.40(°)处产生了Na2SO4的衍射峰,证明硅丙乳液和Na2SO4之间未发生化学反应。
图3硅丙乳液胶膜(a)和硅丙乳液-硫酸钠胶膜(b)的XRD图谱
2.1.4胶膜的TG-DTG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胶膜失重分为3个阶段:在292℃前,失重2.54%,此时失去的是胶膜中的水及小分子物质的挥发,胶膜并未发生分解;293~450℃之间为共聚物的热分解阶段,该范围失重95.30%,且分解速度较快,主要是Si—O、C—C、C—O和C—H键的断裂所致;450~800℃之间失重0.43%,这是共聚物分子链的断裂和分解,分解速度较为缓慢;800℃基本分解完全,仅剩下1.73%的灰分,证明硅丙乳液胶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由DTG曲线可以看出,409℃热分解速率最大,说明硅丙乳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这是因为在共聚物分子中引入了具有较高键能的Si—O—Si键的结果。
图4硅丙乳液胶膜的TG-DTG曲线
2.1.5 SEM分析
通过SEM观测了硅丙乳液和硅丙乳液-硫酸钠冷冻干燥和室温干燥后样品的形貌(图5)。由图5A可以看出,冷冻干燥后,硅丙乳液呈现多孔结构,孔壁表面较为光滑;室温干燥后则表面均一、光滑和平整,成膜性良好(图5B);硅丙乳液-硫酸钠在冷冻干燥后,表面呈现多孔结构,孔壁表面较为粗糙(图5C),而室温干燥后,表面有Na2SO4晶体析出,导致表面粗糙(图5D)。由此可以看出,两种硅丙乳液在室温下干燥效果更好。众所周知,Na2SO4晶体在潮湿空气中易吸水变为Na2SO4·10H2O,体积增大;而Na2SO4·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失去结晶水而转变为Na2SO4粉末状,体积缩小。由于Na2SO4·10H2O和Na2SO4之间的相互转化,导致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物理侵蚀,从而损坏壁画。
图5硅丙乳液和硅丙乳液-硫酸钠冷冻干燥(A、C)和室温干燥(B、D)后的SEM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