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液滴中心液态区表面张力法研究PTFE胶粒与NaCl混合液滴图案形成原理
> 电场强度大小对表面张力、液滴铺展变形运动的影响
> 干湿循环试验:不同表面张力下土壤裂隙的发展演化机理(二)
> 微量天平高灵敏测定鸡肉中磺胺类药物含量
> 接触角迟滞时气~液界面张力的温度敏感性对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 LB膜分析仪应用:不同初始表面压力条件对VhPLD的磷脂吸附亲和力影响(二)
> 环保非水基钻井液界面张力、基本性能和抗污染能力——结果与讨论、结论与认识
> 探讨一级相变过程中气泡和液滴临界半径的变化规律、与演化方向(一)
> 硝磺草酮悬浮剂制剂不同稀释倍数的动态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 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无机盐氯化物对麦胚脂肪酶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二)
推荐新闻Info
-
> 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张力测定及基础性能评价(三)
> 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张力测定及基础性能评价(二)
> 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张力测定及基础性能评价(一)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三)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二)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一)
> 界面流变仪可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吗?界面流变仪与界面张力仪区别解析
> 测量表面张力/界面张力的仪器有哪些?怎么选
> PG脱酰胺添加量对玉米醇溶蛋白气-水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
> 芬兰Kibron表面张力仪使用指南【专业版】
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张力测定及基础性能评价(二)
来源:《石油化工》 浏览 14 次 发布时间:2025-04-27
2结果与讨论
2.1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基础性能评价
2.1.1表面张力测定
单一表面活性剂(CH-1,CH-2,CH-3,CH-4,CH-5)体系与模拟地层水或凝析油混合后的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见图1。
图1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模拟地层水(a)或凝析油(b)混合后的表面张力
由图1可看出,未经表面活性剂处理的模拟地层水和凝析油的表面张力分别为72.0 mN/m和40.0 mN/m。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5种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均逐渐减小并趋于平衡。5种体系中,CH-1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最强,CH-2次之。CH-1与模拟地层水混合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仅为21.87 mN/m,与凝析油混合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仅为24.10 mN/m;CH-2与模拟地层水混合后表面张力最低为24.78 mN/m,与凝析油混合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为25.34 mN/m。这是因为这两种体系中C—F烃分子间引力大于其他体系中C—H烃分子间引力,使得以C—F烃为疏水基体系的表面张力低于C—H烃;其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解离出带电荷的离子,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较强,使得它们在液相表面的吸附更为紧密,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表面能,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在液相表面形成的吸附层相对较松散,降低表面能的能力低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1.2润湿改性能力测定
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疏水改性和疏油改性能力见图2。由图2可看出,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5种体系对应的接触角均先增大后降低最终趋于平衡;CH-1的润湿改性效果最好,CH-2次之;石英片经CH-1体系处理后,模拟地层水在石英片表面上的接触角由23.0°增至101.8°,凝析油在石英片表面上的接触角由36.0°增至97.2°;石英片经CH-2体系处理后,模拟地层水在石英片表面的最大接触角为97.7°,凝析油在石英片表面的最大接触角为94.5°。这是因为这两种体系中以C—F烃为疏水基的疏水性强于以C—H烃为疏水基的其他体系。当CH-1和CH-2分别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吸附在石英片表面时,氟碳链裸露在石英片表面,形成一层疏水疏油膜,使其既能疏水又能疏油。
图2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疏水改性(a)和疏油改性(b)能力
通过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基础性能评价,优选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H-2两种体系,以下工作的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均为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的一种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
2.2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基础性能评价
2.2.1电导率测定
电导率法是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一种经典方法,通过电导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曲线的转折点判断cmc的大小。图3为298.15 K时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1体系与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
图3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电导率随浓度变化
由图3可看出,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电导率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表面活性剂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单体中的离子可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增加了溶液的导电能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c时,一部分离子被包裹在胶束内部,使得自由移动的离子数量增加幅度减小,远小于浓度低于cmc时电导率随浓度增加的幅度。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电导率转折点时的浓度低于CH-1电导率转折点时的浓度。这是因为复配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头基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之间可通过静电引力、离子-偶极等作用相结合。这种相互作用增强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和在溶液中的聚集能力,使得形成胶束所需的浓度降低,即cmc减小。
2.2.2表面张力测定
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1,CH-2与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模拟地层水或凝析油混合后表面张力见图4。由图4可看出,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3种体系对应溶液的表面张力均逐渐减小并趋于平衡。3种体系中,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最强,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5 mol/L时,与模拟地层水混合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仅为18.7 mN/m,与凝析油混合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仅为21.23 mN/m。这是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协同效应,它们的分子头基间相互嵌入,形成混合聚集体,使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头基间的静电斥力降低,因此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与单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表面活性最强。
图4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模拟地层水(a)或凝析油(b)混合后表面张力
2.2.3润湿改性能力测定
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1,CH-2与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疏水改性和疏油改性能力见图5。
图5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疏水改性(a)和疏油改性(b)能力
由图5可看出,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3种体系对应的接触角均先增大后降低最终趋于平衡;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润湿改性效果最好,可使模拟地层水在石英片表面上的接触角由23.0°增至108.0°,使凝析油在石英片表面上的接触角由36.0°增至102.0°;石英片经CH-1或CH-2处理后,模拟地层水在石英片表面的最大接触角分别为101.8°或97.7°,凝析油在石英片表面的最大接触角分别为97.2°或94.5°。这是因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复配协同效应。图6为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润湿改性机理示意图。由图6可看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构成的混合聚集体与砂岩表面羧酸类物质形成离子对的驱动力为静电引力、氢键、范德华力的共同作用力,作用效果远大于单一的静电引力、氢键及范德华力。这些共同作用力使复合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通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同时或交替地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更紧密、更稳定的吸附层,这种吸附层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的性质,使其更疏水疏油。
图6复合体系润湿改性机理示意图